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少在群里“喊话”,多到现场调研
近日,有基层干部谈到,感觉自己无法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因为几乎每天上级部门都会在群里面喊话,要么就是发布通知,要么就是填报表表册册,搞得基层干部分身乏术,只得每天坐在办公室、守在电脑面前,随时迎接各种任务。
所谓“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无可否认,上级部门内设机构多,人手也多,同时,也可以想象,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群里喊话,繁重的工作任务,紧迫的时间要求,而基层回话的干部,总是只有那么一两个人甚至长期只有一个人。所以,基层干部不敢轻易离开办公室,生怕错过了任何重要工作,也怕前脚刚出去后脚就被工作拽回来。或许,也只有守在电脑面前,才能及时回话,也才能及时把上级布置的任务落实好。虽然,这样的现象直接反映出基层工作人手不够的问题,但也侧面暴露出上级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上午发表格,要求下午就交,甚至有些数据需要全域摸排;群里布置任务要求“收到回复”,回复不及时还要被点名;上级要了解某个单位工作情况,直接要求基层写份报告……等等,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相信很多基层干部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些现象既是阻碍基层工作的痛点堵点,也是基层干部言不由衷的苦水泪水。长此以往,基层干部深入群众的时间少了,为群众办事的精力也少了,必然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工作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沟通、推进工作,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决不是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土壤”。
在上级部门看来,似乎基层干部就应该每天坐在办公室、守在电脑面前,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上级部门转,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看,布置任务秒回“收到”,然而,这些都不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也不应该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姿态。基层工作的重点是实打实服务群众,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是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有困难,找干部”,找的正是基层干部。在党中央厉行为基层减负的背景下,一些部门部善做“表面文章”,明减暗增;一些领导干部枉顾基层实际,拍脑袋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徒增基层负担。一个工作群的真实情况,反映出的问题不可小觑,暴露出来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值得重视。
从现实来看,组群建群既增进了交流,又方便了“喊话”,给那些不愿意走出机关的干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看到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找到好对策。为此,建议规范党政机关工作群管理,纳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监督检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阵地,让那些隐藏起来的和变异的不正之风无处遁形,倒逼上级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多到基层一线走访调研、了解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才能让基层干部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好事。(作者: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