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观察】没有“生态数据”哪有生态环境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没有“生态数据”哪有生态环境

1702 0 发表评论

日前,司法机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山西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16名涉案人员作出判决。24日,临汾市官方回应表示,临汾市委、市政府对此深感自责,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深表歉意。(6月24日中新网)

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10月,据媒体报道,西安市某分局工作人员用棉纱堵住空气采样器,造成环境监测数据失真;今年1月份,环保部通报两期干扰环境监测数据案例,分别为江西省新余市和河南省信阳市,两地的环境数据监测点均受到喷淋的直接干扰。虽然手段多元,但是终归都难道党纪国法制裁,轻则党纪政纪处分,重则移交司法机关,众多案件一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设置生态环境监测点,是构建天朗气清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监督地方部门和干部是否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重要手段,好不夸张地说,监测数据就是一只监督、管理、考核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干部的“天眼”,随着环境监测数据站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方式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升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环保干部的压力也不可不谓之越来越大。必须清醒认识到,总有无数“天眼”无时不刻不在监督着自己,所以环境工作做得到底怎么样,是“虚功”还是“实功”,“天眼”都能一眼识别。

为了打赢生态环境攻坚这场“硬仗”,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度设计到铁腕执纪,全民动员、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拍手称赞的成绩,但是也必须警惕,一些领导干部“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尚无转变,一味地追求短期发展,忽略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长远影响;还有一些企业,想着办法地跟政府玩“捉迷藏”“躲猫猫”,尽做“面子工程”;还有一些企业与地方干部串通一气,权力部门“保驾护航”,生产企业大胆排污。总总现实表现,直接呼唤更加完善的监管方式以及更加强硬的问责之举。

环境监测数据不仅能够直观反映出某个地方某个时段的环境数据,而且可以直观地展现环保干部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实在成效,如果数据一旦失去生态性,而是人为地干扰、改变,那么监测就失去了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地方干部也在造假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人为地破坏。所以说,客观反映的“生态数据”是构建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唯有“生态”的数据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震惊全国的“祁连山案件”批捕案件8件16人,移送执法机关23件30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4件15人,足以为戒、警醒世人,警钟一次次敲醒,却仍有干部沉浸在睡梦中。可见,生态环境破坏的成本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方面,较低的代价成本总会让一些干部心存侥幸,或者让一些领导干部不以为然,尚不能达到“惩罚一个警醒一批”的效果。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