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少搞政策攀比,多点脚踏实地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少搞政策攀比,多点脚踏实地

2186 0 发表评论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基层个别地方出现了政策攀比的苗头:一方面,朝上头哭穷,看到别处有优惠政策,也要踏破门槛争取;另一方面,在下面摆阔,不断推出所谓更优惠、吸引力更大的政策,甚至脱离实际搞各种优惠工程和项目。(6月25日半月谈网)

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上哭穷的目的,是为了争取项目、资金、人才等政策支持,通过争取上级资源,本级开展工作便有了“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资本”就可以随随便便肆意挥霍,每一项政策、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这样,政策支持才会发挥最大功效。但是,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并非如此,一方面,竭力对上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却在不切实际地搞攀比。

就现实而言,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以人才为例。一个地区制定出台了人才新政,规定本科生可以凭毕业证落户;另一个地区立马出台新政,规定大中专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落户。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上,亦是如此,一个更比一个强,个个都不甘落后。但是,这些参与人才竞争的地区,有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承载能力?有没有预判过人口的过度集中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城市病”?有没有估算过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承受力?有的地区,是因为城市发展的真实需要,而有的地区,只是为了博取“眼球效应”,引发社会关注。盲目的政策攀比,只会给地方造成更加严重的负担。

“你要的政策项目越多,配套进去的也越多。如果你不出这钱,就什么都没有。”这位县领导说的是大实话。项目一旦落地,首先就要完善各种要素配套,其中包括财税支持,而且是与项目的投资总额成正比。如果没有项目落地,那么一分钱都可以不用花,但是这也意味着经济无法增长。笔者认为,领导干部都想着招大引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能过于盲目,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大而强”,在争取项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承载能力。换句话说,如果自身要素不够强大,那么即便来了大项目,也不可能留得住或者发展得好,到头来,那些竭尽全力的配套要素就成了无谓的消耗。

搞政策攀比,说到底是政绩观存在偏差,成功心切、急于求成,妄想“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成不必在我”,指的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干事创业,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在制定宏伟蓝图的同时,也需要认真考量自己能力的大小。笔者认为,最好的规划,是建立在当前发展水平上的准确预判,而不是脱离实际或者跨越几个阶梯式的盲目攀比。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