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医生]为人父母也为医生,给医生多一点包容又何妨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第三只眼看医生]为人父母也为医生,给医生多一点包容又何妨

2175 0 发表评论
标签:

今天在《成都日报》上读到一篇文章《第三只眼看医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儿曾雨杨写下的内心真挚感受,她站在一个女儿的角度看自己的医生父母。在文章开头,她表示,“我恨他们”,因为“他们总是站在自身立场去批评、去责难”,更不了解医生、不了解这份职业,更不了解医生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看了这篇文章,我的触动也很大。相对于一个女儿的真实情感的倾述,某位声称“银行是弱势群体”的“情感倾述”就显得矫情得多。银行是弱势群体?总理笑了。跟银行业和银行从业者相比,医疗界和医务人员的执业操守更显默默无闻。当全国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仍然有人笑称“银行利润太高,不好意思发布”,当银行毫无告知、悄无声息、肆意妄为地动了百姓银行账户的时候,群众投诉还找不到门路。而医生,不像银行靠钱来挣钱,而是靠医疗技术来生存。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传递加速,信息覆盖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爆炸式的网络效应,由此也波及医疗界。医生手术台自拍让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声泪俱下,一个年轻医生因为教授学生收回扣的无知行为让医生陷入漩涡,这些个案有的是医疗界另外一个面的真实反映,有的是因为过激的舆论氛围导致公众对医生错误的认识。但是不管如何,任何行业都存在见不得人的一面,任何领域都有非法的执业行为,但是医疗界是除了国家机关单位而外,格外引人注目的行业,因此也备受关注。

当前,我们赞美过为挑起城市发展建设大梁的农民工,赞美过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赞美过起早贪黑的清洁工,虽然社会不缺乏对医生的赞美,但是我们从各种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我们缺少对医生的包容。医生作为一项职业,与其他任何人一样,一边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一边作为家庭生活的一份子呵护家庭。医生特色的职业性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叫随到,医生的号令来自病人,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病情,就必然有医生。在这点上,你我都可以从只能在工作日的白天排队办事的政务服务上感受到差异。特殊的职业决定了医生的家庭环境,不能像其他人一很好地照顾家庭,他们随时待命,只要有病情,必须第一时间感到。维系人的生命是他们的天职,但是他们也同样在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医生群体中,像曾雨杨这样父母都是医生的情况绝不是少数,曾雨杨的内心倾述也是我对医生的情感表达,工作辛苦,生活不易,我们不妨给医生多一点包容,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