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两次修改标题,200多家网站转发]网评无涯苦作舟,努力总会有奇迹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人民网两次修改标题,200多家网站转发]网评无涯苦作舟,努力总会有奇迹

10137 0 发表评论
 [人民网两次修改标题,200家网站转发]网评无涯苦作舟,努力总会有奇迹
图片
人民网第一次修改标题,叫《习大大煲的“心灵鸡汤”满溢民生大爱》
 
图片

人民网第二次修改标题,叫《习大大鲁甸“嘘寒问暖”折射执政为民情怀》


图片
中国政协网转发评论文章,文章推到人民政协网首页“要论”头条 

图片

 

原来是上了人民网的首页头条,点击率在人民评论排名第三,十分了不得了。这也算是我此生的唯一神话了。

 

不知是悲还是喜,今天看了习大大视察鲁甸灾后重建,他对灾区群众细致入微的嘘寒问暖着实让人感动,情不自禁提笔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名为《习大大视察鲁甸,满满的都是爱》,期初等中原网胡辣汤评论、长江网长江时评采用,和讯网、武汉热线、东北网等转载;一个小时候又去查看,发现东方网采用,但是是从人民网上转载的,还是我的笔名,但是文章标题变成了《习大大煲的“心灵鸡汤”满溢民生大爱》,我立刻去人民网观点查看,果然如此,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人民网是从我发出去的邮件中修改采用的,而不再是从荆楚网东湖评论等其它网站转载。但是文章内容作了大幅度的删减,去掉了很多与此次评论无关的内容,开头也作了调整。感叹人民网观点编辑惊艳的手笔之时,疑惑接憧而至,大约没多久,当我再次打开人民网观点,标题豁然变成了《习大大鲁甸“嘘寒问暖”折射执政为民情怀》,那一刻我晕头了,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找不着北。两个标题,内容完全一样,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网站疯狂转载,不乏部分网站因为两个标题不同,转载两次,因为网站编辑不同,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废话了,下面把我自己写的跟人民网修改的文章一起发出来看看,以作对比,好生学习一下。

我的原文:《习大大视察鲁甸,满满的都是爱》

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将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19日下午,他乘车一路颠簸直奔峡谷中的震中龙头山镇,来到原镇政府所在的遗址,走进满是废墟的院子,询问地震伤亡、抗震救灾情况。展板上,地震前后的照片对比鲜明,他面色凝重。(据1月19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震中位于龙头山镇,造成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转移安置25.4万人,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前线指导抗震救灾,并几次在会议上作出要抓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习大大对灾区的牵挂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不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灾难面前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从新华社的“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此次到鲁甸考察,重点是视察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大可至学校的重建情况,小可至菜价是否便宜,真可谓无微不至、无所不及,习大大甚至还摸了摸棉被,问道:“暖和不暖和?”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关心到灾区群众盖的棉被这样的细节,说习大大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最适合不过的,习大大给灾区群众带去的满满的都是爱。

“灾难兴邦”,困难难不倒英雄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在灾难中砥砺前行,尤其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中国通过各种改变和革命,也探寻过其它道路,但是最终都未能救中国于水火,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必由之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年来,中国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地震自然灾害,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国家每次都能迅速反应,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和资源,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参与抗震救灾。国家领导人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救灾第一线,党员服务队、人民军队、志愿者服务队以及自发组织的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抢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成为灾区群众的“及时雨”。实践也证明,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对于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在此,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大爱,同时也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温暖。

在视察鲁甸期间,习大大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是对灾区群众的关爱,对于灾难留给灾区群众的心灵创伤,习大大还开出了温暖的心灵鸡汤,“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更好”。他也关心坚守在重建一线的干部,“地震是一次考验,你们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厉,做好越冬工作,保质保量重建家园!”习大大对重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如果到2020年贫困区还是“涛声依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

看似一些体贴入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嘘寒问暖,实则包涵了习大大对广大党员和干部寄于的殷切期望,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深义重,对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远展望,习大大不仅给灾区人民带去满满的爱,同时也给我们全国人民带来了满满的爱。

 

 

人民网修改文章:《习大大鲁甸“嘘寒问暖”折射执政为民情怀》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前线指导抗震救灾,并几次在会议上作出要抓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习大大对灾区的牵挂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灾难面前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又将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考察鲁甸期间,习大大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充满对灾区群众的关爱。

习大大重点视察了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大可至学校的重建情况,小可至菜价是否便宜,真可谓无微不至,习大大甚至还摸了摸棉被,问道:“暖和不暖和?”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习大大真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你瞧,对于灾难留给灾区群众的心灵创伤,习大大也没有遗漏,“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更好”,这不仅给灾区人民带去满满的爱,同时也给全国人民带来温暖。

习大大还关心坚守在重建一线的干部,“地震是一次考验,你们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厉,做好越冬工作,保质保量重建家园!”习大大对重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如果到2020年贫困区还是“涛声依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习大大的鲁甸之行,看似一些体贴入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嘘寒问暖,实则包涵了习大大对广大党员和干部寄于的殷切期望,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深义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展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一句最响亮的政治宣言,更落实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言一行、真抓实干上,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宝贵的执政理念。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