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行业研究 » 浏览内容
互联网思维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启示与借鉴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由此产生的“互联网思维”正在转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2014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互联网思维绝不是互联网人的专利,它展现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思想,其中被奉为16字箴言的“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服务、颠覆创新”理念,也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拓宽了新的思路。
一、互联网思维的“用户至上”理念,启示创建活动要找准定位,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互联网思维,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它对创建活动的启示借鉴意义在于:
一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完整概念,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既体现了创建活动的本质,也体现了创建活动的基本规律。所谓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就是要在创建活动中强化“用户思维”,让人民群众唱主角、作核心,做到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任务靠群众参与、衡量成效由群众评判。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是,自己“唱主角”,群众“跑龙套”,不是“群众要活动”,而是“活动要群众”。这样的“创建”难免“跑偏”,很容易出现“强摁牛头不喝水”的问题,即使你是“阳春白雪”,也很难避免“和者盖寡”的尴尬局面。
二是要把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作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活动同样如此。“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按照群众意愿办事,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开展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首都地区在推进创建活动中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评选“北京榜样”、“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较好坚持了市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满足了市民群众的精神向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要把“草根族”作为关注重点。互联网思维强调“得‘屌丝’者得天下”,认为占据网民绝大多数的“草根族”是成就霸业的关键。目前,我国有网民近6.5亿、手机用户12.5亿、各类网站270多万个,主要用户为中青年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自称为“屌丝”的群体),上网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关注网上“草根族”的发声,对正能量的传播意义重大,甚至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左右着舆论发展的走向。2015年5月初,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事件在网上引起全社会的热议。事件一波三折,从起先对被打女司机的同情,到行车记录仪公开后对女司机的谩骂,逐渐演变为一场对道德、法律等问题是非曲直的网络大讨论,其中“草根族”的“推波助澜”清晰可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决定着创建活动成效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对“草根族”引导的重视程度。
二、互联网思维的“体验为王”,启示创建活动要学会换位思考,增强活动“黏性”,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中扩大感染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思维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并在“让消费者一直爽”中,牢牢抓住用户。它对创建活动的启示借鉴意义在于:
一是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就容易增进理解,实现沟通。在创建活动中,组织者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如果是我会怎样”的换位思考形成习惯,注意研究群众心理,坚持“寓教于乐”,尽可能让活动“好玩”、“有意思”,并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我们开展的许多活动,初衷不错,寓意也好,就是“不好玩”、“没意思”,结果群众应者寥寥,成了组织者自己唱的“卡拉OK”,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要增强互动。社会离不开互动,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开展创建活动,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形成互动,“互为推手”、“相互分享”,在互动中形成共鸣,推动创建活动发展。2014年,首都文明办在“迎接APEC,精彩北京人”市民文明实践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市民的守序意识,在全市23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开展了“文明有礼好乘客”推举活动,覆盖全市1000多万市民,有效地激发了出行群众的参与热情,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就推举了5.4万多名“好乘客”,为APEC会议的顺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公共环境。时任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称赞:“这个活动很好,既围绕中心服务,又根据职能抓住突出问题,使精彩北京人为国人、世人所喝彩。”
三是要增强“黏性”。所谓的“黏性”,也可以理解为吸引力。有了吸引力才有传播力,有了传播力才有影响力。提高创建活动吸引力的关键,是要在群众参与中打造出创建活动的品牌,在提升群众认知率的基础上制造“粉丝”,从而实现“黏性”效果。北京往事公益组织是“纯民间”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来自于各行各业,大家利用休息日开展“北京清粘”(清理小广告)、共筑低碳树、关爱失独家庭、微暖行动等。由于他们组织得法、活动得体,加之宣传有道,逐渐形成了志愿服务品牌,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从两年前的8人队伍,发展到现在拥有1200多名志愿者,甚至北京金隅篮球队的著名球星马布里也加入其中。北京往事公益组织的发展经历进一步证明,品牌培育的是忠诚,“粉丝”培育的是情感,一旦注入了感情因素,“黏性”必然大大增强,正如俗话所说:因为喜欢,所以喜欢,甚至不需要理由。
三、互联网思维的“免费模式”,启示创建活动要运用好利益驱动,恪守大道至简的道理,使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回归人性,其“免费模式”意在吸引和汇聚海量的用户,进而构建出新的商业模式。它对创建活动的启示借鉴意义在于:
一是要让群众得实惠。利民惠民是群众性创建活动的重要原则,这种实惠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对此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所关心的常常是“和我有什么关系?”无论组织者的初衷是多么的高尚、高明,“和我有关系”群众就响应,“和我没关系”群众就会“用脚投票”、一走了之。因此,创建活动中必须要让群众得到实惠、收获“好处”,好处多,吸引力就大,参与的人就多;反之,吸引力就小,参与的人就少。实践中,用经济杠杆来撬动文明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管用的一招。北京市平谷区大峪子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凡符合验收标准的合格户,除张贴“环境优美户”标识牌外,还对每月检查合格户奖励一袋洗衣粉,对连续六个月合格户奖励一桶食用油,对连续一年合格户奖励一袋大米。虽说奖品价值不高,却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环境检查合格户逐月增加。
二是要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做好人,它既反映了一种正常的因果关系,也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且与中国的传统道德相吻合。被誉为中华“大道之源”的《易经》上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通篇都贯穿着这个道理。只有善有善报,才能营造出崇德向善的氛围;只有让行善者不吃亏,才能确立人们的道德底线;只有让道德模范有光彩、有尊严,才能有效地弘扬社会正能量。首都地区在“北京榜样”推举活动中,大力开展“为榜样圆梦”公益行动,为榜样人物解决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仅给“好人”以巨大鼓舞,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崇好人、礼遇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好人文化”。
三是要让创建活动融入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一论断,贯穿着“大道至简”的哲理,这与互联网思维所主张的“单点突破”异曲同工。创建活动只有融入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才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北京市在“清洁空气、蓝天行动”市民文明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和积极参加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简称“三绿色一志愿”)的内容,倡导市民群众开展“微承诺、微行动、微志愿”活动,努力“争当绿色生活好市民”,受到市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大家说“一个‘微’字,人人可为,处处可做,‘微’多了社会就改变了”。经验表明,少即是多,“久久为功”才是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的“硬道理”。
四、互联网思维的“颠覆创新”,启示创建活动要有“跨界”眼光,以“迭代思维”不断改进和创新,推进创建活动与时俱进
互联网思维中的“颠覆式创新”,主张逆向式思维,并通过快速“迭代”,最终实现“逆袭”成功。它对创建活动的启示借鉴意义在于:
一是要把创新作为活力之源。活力就是生命力,唯有创新才具活力。在当前形势下,创建活动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拥抱变化,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建活动的生命力所在。
二是要让“迭代”成为工作常态。任何创新都不会是一蹴而就,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事物经过几次“迭代”都会蜕变成新的事物。因此,要根据实践检验和工作总结,把“小步快走”作为创建活动的常态思维,把“迭代”推进作为创建活动的常态模式,在永远不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中积量变为质变,求得创新发展。北京地区开展的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始于2001年的“文明乘车、排队候车”,经过近15年的“迭代”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文明为一体的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此经验推广到全国,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品牌。
三是要用跨界思维谋划创建活动。所谓跨界,就是要以大世界、大眼光,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研究和组织创建活动,不能眼光狭窄、就创建说创建。互联网时代,跨界思维已成必然,你不跨界,也会有人跨界“袭扰”,甚至挤兑你“出局”。首都文明办在“我们的价值观”宣传中,运用跨界思维,采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网上网下联动,系统内资源和系统外资源共享等手段,做到地区全覆盖、领域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受到广泛好评,中央文明办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公益广告现场会推广北京经验,首都文明网连续5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韩龙彬 首都文明办副主任)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