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互联网传播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学习园地 » 行业研究 » 浏览内容

用好互联网传播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1965 0 发表评论

  近年来,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其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传媒产业中的新霸主。因此,用好新兴媒体、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对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因此,哪里人多,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去;哪个宣传方式效果好,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哪种宣传方式。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3.7小时。互联网已占据人们的大部分生活,上网真正成了生活常态。此外,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灵活多样等特点;通过互联网,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所有人。现在,只要把握住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就可以主导舆论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

  贵州在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上做了很多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自2009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强贵州文明网建设,大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和网上道德实践活动,贵州文明网已成为我省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相继开通“黔文明”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积极宣传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着力讲好贵州道德故事,灵活、快捷、新颖的宣传方式让干部群众欣然接受。联合腾讯网贵州站和人民网贵州频道,举办“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系列网络微访谈活动120余期,邀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每期有10多万网友参与互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2014年共有400多万网民积极参与。同时,全面推进“志愿贵州云”平台建设,实名注册志愿者134万余人,申报志愿服务项目2000多个,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开设“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不满意问题网上征集平台,充分征求群众对于文明创建的意见和建议。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本职业务工作。互联网既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危机四伏的活火山;既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强大助力,也对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下一步,贵州要持续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用好用活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积极探索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失信惩戒、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新方法和新经验,切实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贵州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朱文东)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