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众论 » 浏览内容
【观点众论第16期】重庆荣昌区委书记自掏腰包请客下馆子,消费1108元
【观点众论第16期】重庆荣昌区委书记自掏腰包请客下馆子,消费1108元
新闻还原:2025年6月29日,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一条“带头下馆子”、自己买单请企业家吃饭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显示,高洪波称“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表示“今天我来买单,你们这些企业不要抢”“如果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并向餐馆老板预付2000元餐费。据高洪波在网上晒出的付款账单单据显示,其请客共消费1108元,店主退回了多收的餐费,还“抹零”8元。
观点众论:
新京报快评吴振:在当前整治违规吃喝的行动中,一些地方的“一刀切”操作,客观上制造了寒蝉效应。区委书记在这种背景下主动下馆子请客,也在一定程度上以实际行动对某种执行中的扭曲予以纠偏,并重申了一种常识:公职人员自费带头消费与下馆子,与杜绝违规吃喝和宴请并不冲突。
这样的带头消费、请客,并不完全算是一种纯“私人”的行为,其出发点可以说仍是“为公”的,客观上也确实制造了多赢效果——既助力活跃消费,展示地方形象,又体现了对于正常消费与违规吃喝边界的主动把握。
公职人员同样有着正常的消费需求,合理消费不仅为纪律规则所允许,也为社会所乐见。这本来是常识。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公职人员的消费,社会难免戴着“有色眼镜”。
这里面既与一些刻板印象有关,如受到一些违规吃喝乱象的影响,也不无公职人员群体自身的某种微妙心理在起作用。如公职人员的消费,哪怕是再正常不过的,也很容易被刻意“隐藏”起来,成为一个“敏感”话题,这自然又放大了社会的联想空间。
所以,当公职人员的正常消费可以被拿来公开讨论,甚至鼓励,并进入公众视线,这未尝不是“官”与“民”在这个话题上的一种相互“试探”。
而此次区委书记请客引发的社会反馈表明,社会对公职人员正常消费的包容度其实非常高,完全不必藏着掖着,只要是真实、合理的消费,大可大大方方展示。当能经得起审视的公职人员的正常消费行为多了,那些怕曝光的违规消费和吃喝的空间或将变得更小,并被更“精准”识别。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幕最大的象征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带头消费,而更体现在,让更多的公职人员明白正常的消费行为其实是可以被社会看见的。甚至是一些具有一定级别的领导,也完全不必在真实的自我展示上有过多顾虑——要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合理、正常的消费,何惧之有?
红网徐林生:“区委书记带头下馆子”有何看点?首先,从媒体报道可见,用餐地点不属高端酒楼,请客对象不是“小圈子”人员,没点高档菜肴,没上酒水,不存在铺张浪费,加上非工作日、自掏腰包、晒出账单,经得起各种挑剔。虽然有极个别网友说在“作秀”,但不得不说,高洪波这场“秀”作得好。
其次,时机“恰到好处”。最近,各地严查违规吃喝,但个别地方和单位执行政策出现偏差,导致许多公职人员无所适从,担忧“误吃”而不敢正常消费,影响消费市场活力,业内人士意见不少。日前,人民网等发文指出,“治理违规吃喝,不等于禁止吃喝”,纠偏意味明显。这种情况下,高洪波以身作则,带头下馆子,释放明确信号,有助消除公职人员疑虑,带旺市场人气,提升餐饮业界信心。
许多公职人员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宁可餐餐在家吃饭,也不愿当“出头鸟”外出消费。这次高洪波带头下馆子,有助厘清“纪律红线”与“民生需求”边界,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体现了领导干部可贵的责任担当。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1月6日荣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高洪波号召当地干部春节前去买一套新衣服、下一次馆子,带头消费,带动消费。他说,“只要不是公款消费,周末我们提倡带着家人朋友多下下馆子。”这些话听起来既亲切又实在,很接地气,赢得广泛好评。
消费市场,一方面事关微观上的烟火气,一方面事关宏观上的GDP,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主要着力点和紧迫任务。餐饮消费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经济、保障就业意义重大。它的发展,既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也离不开像高洪波那样的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式的责任担当。
春城时评吴龙贵:当然,最大的亮点是高洪波自掏腰包请客。“今天这两桌我来请!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这些话,放在以前,只是饭桌上再平常不过的客套话,但是放在当下,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高洪波很可能是“禁酒令”颁布以来,第一个公开且高调地请客吃饭的地方领导。
更令人担心的是,由此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抱着“宁错勿放”的原则,各地在比拼谁对政策的执行更严苛、更到位,“吃喝”的标准线越拉越低,一个好好的政策在现实层面被扭曲。
在这个背景下,高洪波带头下馆子,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种勇气,来自他对政策的正确理解。无数网友为他点赞,不是因为他做出了轰轰烈烈的政绩,而是因为他做了正常的事情,回归了常识。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卷”,对政策的过度严苛执行,就是对政策的消极反对,本质上就是一种懒政。禁止一切吃喝,固然禁止了公款吃喝,但同时也影响了餐饮业、服务业,伤害了当地的民生。
事实上,对于治理公款吃喝问题,央媒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人民日报》说,禁止违规吃喝,不是一切吃喝都违规。新华社发文称,要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常餐饮需求,“层层加码”是一种高级黑。高洪波公开请客吃饭,大大方方地消费,就是一种生动诠释。这顿饭,代表的是一种接地气的为官风格。
长江时评赵代君:区委书记带头下馆子之所以备受瞩目,关键在于这一事件生动且有力地诠释了“禁止违规吃喝,并非吃喝都违规”这一重要理念。
那么,区委书记打卡之后,餐馆的生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经营者陈先生向记者透露,“比平时(生意)要好得多,反正我们就这么几张桌子,坐满了基本上就不接了”。这一明显的变化直观地展示了区委书记带头消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带动作用。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要坚决杜绝违规吃喝行为,但绝不能将正常的餐饮活动一概禁止。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回归生活常识。
正当合理的餐饮需求,是维系社会民生的重要底线,是确保城市“烟火不熄灭”的关键所在。
区委书记带头下馆子这一行为意义深远,他不仅以实际行动鼓励正常消费,为正常消费活动亮起绿灯,更重要的是,他颠覆了传统观念,不是下属请上级吃饭,而是官员请自己辖区内的管理服务对象一同进餐,营造出更加和谐、亲民的氛围,使城市充满更多的烟火味道,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具温度,为社会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浙江宣传:“请领导吃饭”是所谓的常态,“领导请吃饭”则不多见。特别是最近,“吃喝”两个字正在风口浪尖,很多人“谈吃色变”。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感到,即便在原本看来是正常合规的安排,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过度解读、议论。这位区委书记这样做显然是有风险的,有人会认为他是站出来传递另一种信号,也少不了一些人从中挑刺。无论如何,在很多人宁愿靠“不吃不喝”来规避风险的当下,他选择站在镜头前,这份勇气难能可贵。
这位区委书记的“出圈”,今年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年初,他号召干部“买新衣、下馆子”,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带领消费;4月,他宣布凡是节假日期间,荣昌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机关、政府的公共市政停车场全部免费,游客车停路边不贴条;端午假期,他又去参加了龙舟表演赛,和干部群众一起击鼓、挥桨。每一次出现都吸引了众多眼球。
巨大的流量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说,“吃个饭还要拍视频,作秀表演”“看似亲民,实则扰民”“给自己打造人设”“走网红路线,不长远”。还有人对区委书记带头消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
通常来看,网友们大多更喜欢低调的领导干部。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低调往往与踏实、务实、勤政等为政之德联系起来,给人好感;另一方面则因为一些高调作秀的官员屡屡翻车,像带着输液针头开大会的“网红书记”、跑步出圈的“跑马市长”,经不起党纪国法的检验,也经不起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因此,领导干部以高调言行出镜时,很容易招致负面舆论。这也导致一些人害怕树大招风,一味奉行低调。
其实,领导干部各有各的性格风格,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的高调有的低调,只要是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创新实干,这都很正常。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往往反映了个人成长经历、实践阅历以及岗位需求的差异。这些年,一些地方主官或文旅局长在互联网上高调露面,进行招商引资、城市宣介、政策解读,非常接地气,不少都带来很好的效果。
高调不等于作秀,低调也不等于作为,对领导干部“抛头露面”的行为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地进行“有罪推定”,否则只会让领导干部更加噤若寒蝉,能不面对镜头就不面对镜头。长此以往,就会让本应在阳光下开展的工作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让真正敢担当、敢发声的干部成为异类。
领导干部多上上网,接受网友的关注、评论,这也是一种监督。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多领导干部面对这份监督不够自在,惧怕被关注,尤其怕上热搜,认为那准没好事。“拿着放大镜挑毛病,怎样都有问题”“互联网上,领导干部就是弱势群体”,这些话道出了不少领导干部的心声。
对违规吃喝的关注也好,涉干话题的高热也好,说到底是因为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是有期待的,尤其是“作风”二字,是建立起信任的重要基石,领导干部不能亵渎和辜负。
其实每一条热搜的背后,都是人心的一次聚拢。现在,11亿多中国网民每天都在屏幕前,领导干部要接地气首先要接网气,不怕出镜和曝光,拉近与网民的距离,然后去读懂热搜背后的期待。这也是“网红”区委书记赢得很多人点赞和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面对舆论的“苛责”,选择一避了之、退居网后,也就远离了群众。
要看到,当下的网络舆论场真实而又复杂。作为人民公仆,对领导干部严要求、高标准,这没问题,但也不妨多几分客观和理性。“真品”都有瑕疵,只要这种瑕疵不是原则性的,舆论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度。
我们不是歌颂瑕疵,而是呼唤真实,凡事都应该实事求是。这样,我们才能看见更加立体丰富的领导干部群像,他们的活力和张力也才能充分涌流,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改变。
以上内容由“李丁乔个人网站”整理出品。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