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采用观点】微信办公,何时该用何时不该?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媒体关注 » 浏览内容

[置顶]【《济南日报》采用观点】微信办公,何时该用何时不该?

2120 0

12月6日凌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两名正在上线施工的职工被0G383次高铁列车撞轧身亡。据悉,该次列车在事发时并未载客。知情人士透露:“上级作业命令都是用系统层层传递的,但该车间内的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后,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免职,事故还在深入调查中。

这起事故让#微信被默认成常规办公软件#、#该不该用微信传达工作指令#连上热搜。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评论员余明辉■百度百家号思源■燕都融媒体陈方■广州日报谭敏■中国经济网刘晶瑶■天府评论李丁乔
◎委托人:王先生 
◎方 式:读者来电◎话 题: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我们还能对微信工作群的弊端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吗?

观点一
错的不是微信群,是滥用
此次事故,值班人员只将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发在微信群内,没有盯控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问题是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吗?显然不是,因为流程里本来就不该用微信传达信息。问题在于,这位干部为什么不按照规章,用内部系统传递指令呢?微信工作群真的什么“通知”都适用吗?
评论员余明辉
微信工作群泛滥成灾,不论什么工作都要建微信工作群,群信息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满天飞,让基层疲于应付,乃至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更重要的是,微信工作群有时候还被滥用。这里说的滥用不是数量等方面的滥用,而是指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的滥用,即一些特殊的涉及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行业等工作上,不太适合使用微信工作群传递消息的也要使用,却没有及时补上微信信息是否确认及时收到等短板,不经意间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比如此次事故中涉及的相关事项等问题,即是如此。
正是基于这一点,去年以来,不少地方、部门开始大力整治微信工作群泛滥、过分依赖的倾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此次血的教训,却再一次告诉我们,微信工作群泛滥、依赖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有效消除。
百度百家号思源
微信工作群,最多是联系沟通的一个辅助方式,怎么能够成为重要工作命令的布置方式?微信发个信息,让大家统一回复“收到”。看似简单,实则有重大隐患。手头有其他事情,没有及时看到怎么办?及时回复,没有统计,怎么能确定大家都知道?机关单位那么多办事员,为何不用电话明确通知?社会上,大家都被微信绑架了,难道还要微信群把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岗位职责、生产安全等都绑架了?难道没有微信,就做不了工作?难道做工作就必须在微信群?弊端明显大于益处,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微信,在工作中,只能是个辅助工具,可以提前下发会议通知,可以转达不紧要的领导批示,可以增加同事间的沟通。但在紧要关头、事关生命安危的情况下,绝不可滥用,更不可重用!

观点二
变味微信群,只剩被支配的恐惧
随着微信深入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微信群即时交流信息、推进工作,已然成为越来越多部门和行业的常见选择。利用微信群工作本无可厚非,只要利用得当,能够便利、有效推进工作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时下,在不少行业和部门,微信工作群却逐渐变了味。
燕都融媒体陈方
现在微信工作群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工作梦魇。很多人24小时都处于工作待命状态,你要不时地查看手机,很多人因此得上了严重的焦虑症。12月9日,有网友爆料一家媒体公司规定,员工的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违者罚款100元。这样的奇葩规定已经和无数微信工作群一样,搅浑了职场人的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本来应该有相对明显的切割,个人社交和工作交往分属不同的场域,当单位领导越来越看重微信的工作属性时,员工工作和休息的边界便越来越模糊。
全天候待命的微信工作群能提高工作效率吗?未必。微信联系人不单单是工作伙伴,相关信息纷繁芜杂,即便是手机控,也很难保证第一时间就关注到微信里的关键信息,何况又有着数不清的工作群,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信息疲劳”时,你能保证他对关键的信息不麻木吗?被高铁列车撞轧而亡的两位铁路工作人员的悲剧,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广州日报谭敏
随着工作群的泛滥,微信朋友圈也在发生异化。有的单位强行征用员工朋友圈发推广信息,有的人把朋友圈变成了秀加班、秀成绩的场所,还有的朋友圈成了不那么熟的工作关系的人之间相互点赞和互夸的夸夸群。
微信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社交工具,有利于朋友间的相互交流、联系与分享。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朋友圈,或者对领导、同事进行分组屏蔽,并非“微信”之过,而是因为微信办公混淆了公私界限,助长了形式主义,增加了社交压力。现在不少单位开始使用钉钉等移动办公软件,这或许是让微信回归其本源的一个好的方式。
上班时好好工作,不刷微信;下班时用微信与亲友分享信息。让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也让朋友圈里真正只有朋友。岂不更好!

观点三
微信群要减负,杜绝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借助微信沟通工作信息,确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但是,我们对于潜藏在“微信办公”背后的形式主义,必须保持警惕。据媒体报道,有的基层干部仅工作微信群就加了一百多个,每天回复“收到”二字就得回复数十次。微信群泛滥,助长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把本该正常工作的时间耗在了形式主义回复上。
中国经济网刘晶瑶
今年初,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我们注意到,湖南省印发《关于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启动精简微信工作群行动,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赞声。其实,不止是基层政府部门,各单位都该听听网上关于“微信办公”的吐槽,切实为大家减负。
当然,说到底,微信只是一个手机应用,问题在于使用它的人。微信只是一个方便沟通的消息传递工具,微信“异化”的根源还在溜须拍马、形式主义的职场歪风上。真正为大家减负,让微信群为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而非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还得从狠刹职场歪风入手。
天府评论李丁乔
将微信群变成工作群,甚至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微信群安排部署,连打电话的时间都省了。不可否认,效率挺高。但如此做法,完全忽略了基层工作实际。应该说,基层干部的微信承载越来越“重”——要求订阅的公众号,要求加入的工作群,要求下载的APP等等,但是能用的、实用的又寥寥无几。
为基层减负应是全方位的,那些表面上精简文件通知、微信群里通知不断的单位应该认真反思反思,传统意义上的负担是否变成了指尖上的负担。微信群不是办公群,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还是要在思想上纠偏勘误,其次要在制度上建立管根本管长远的体制,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要畅通监管渠道、严格制定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减轻干部指尖上的负担。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