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贫困“摘帽”后不妨再送一程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贫困“摘帽”后不妨再送一程

1560 0 发表评论

据《四川日报》1月15日报道,“四川脱贫攻坚首战有望告捷”,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谈及最多的话题。决胜小康社会第一年,四川有望打赢首战的消息振奋人心,显示出省委、省政府一年来主抓扶贫工作的成效,显示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对省委、省政府彻底打赢全省扶贫攻坚战的信心。扶贫开发“开门红”很重要,关系着领导干部兑现承诺的问题,关系着人心向背的问题,关系着凝心聚力的问题。

2016年,全省计划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应该说全省各地计划扶贫工作进入验收阶段,到了检验各地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时候了。针对一些已经“摘帽”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代表、委员们经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发现虽然已经脱离贫困,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省政协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杨明洪发现,贫困县财政压力大、产业基础薄弱、贫困群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短期内尚不能解决。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贫困县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技术含量低、经验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薄弱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既是扶贫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就极容易出现返贫的现象,最后老百姓的脱贫只能是短期的、暂时的。

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摘掉贫困帽之后,继续予以相应的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代表、委员们建议,针对“后脱贫时代”,应当对脱贫对象予以适当的支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省人大代表、广安市广安区委书记文建平说:“脱贫标准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脱贫后的后续问题,在‘摘帽’后不应该一刀切。”脱贫讲究“精”和“准”,“后脱贫”也要讲究“精”和“准”,“精”要体现出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准”要体现出“量体裁衣”、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此,扶上马后,也要时刻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不能把退出贫困当成“完成任务”。笔者认为,中央和省委确定“再送一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贫困户脱贫后又返贫,防止因过分依赖“输血”而缺乏自我“造血”功能。

正如文建平所言:“脱贫之后,应该有一个巩固的阶段。”事实上,贫困群众能否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否彻底斩断贫困之根,不是一两天能够看出来的。需要清醒认识到,一些如产业技术、生产知识、劳动力等因素引发的贫困,如果只注重短期扶贫,那么,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的。相比之下,除了需要直接注入资金作为成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生产技术的革新,需要经得起市场长期检验的优质产品。

“后脱贫时代”与“前脱贫时代”同样至关重要,扶上马不妨再送一程。做好“后脱贫时代”各项工作,同样需要各级、政府压担子、明责任、定目标,同样需要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精神。如果把脱贫看成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那么这个新生命的成长成才,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