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勤廉典型]河北南皮张之洞:一辈子清廉 借银子买房子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文章 » 浏览内容

[古代勤廉典型]河北南皮张之洞:一辈子清廉 借银子买房子

3320 0 发表评论

【编者按】今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22期:《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一辈子清廉,事例很多。早年在北京当官,过生日没钱,妻子把衣服当了;他到四川当学政三年,离开时没有盘缠,把书拿到当铺抵押;在湖北,腊月三十没钱过年,他把自己的皮袍拿到当铺抵押;他从武汉到北京去,入阁拜相,要自己买房子住,没钱,向汉冶萍公司借了银子,打了借条。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带您一起走近河北南皮张之洞的故事。

河北南皮香涛公园张之洞雕像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出生时,他的父亲张锳时任贵州兴义府知府,因此,张之洞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从同治六年(1867年)起,张之洞先后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后又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一生致力办教育、做实业、练新军,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曾创办汉阳铁厂、枪炮厂,开矿务局,广修铁路,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

张之洞1909年病逝于北京,谥号文襄,其一生著述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故居主院

张之洞故居简介

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一生历任多省学官和封疆大吏,旧居多不可寻。现存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路北11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经七十岁的张之洞奉旨进京,升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进京后不久搬来居住。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在这里病逝。故居大门在白米斜街,门外有照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故居共3幢小楼,大体完好。

张之洞家训简介

张之洞先祖张维曾在明朝任过河南按察使“以文章忠义有声于时”,张之洞以上四代为官,都以清廉闻名。张之洞秉持清廉家风,同样非常重视对后辈子女的教育。在教育子女上,张之洞以齐家、报国、立业、修身为主要落脚点,这种理念在他写给儿子们的书信和《续辈诗》中有明显的体现。张之洞对子女管教严格,1909年临终之际,他还在病榻上教育几个儿子要“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并要求儿子们将自己叮嘱反复朗诵,一直看到儿子们都已熟记在心才阖然长逝。至今,张之洞后人依然按照其《续辈诗》起名,南皮张姓后裔也多以这首诗作为起名的依据,其家训也随着《续辈诗》及张之洞的家书、遗言在后人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续辈诗》

张之洞家训摘编

续辈诗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①为世用,明道守如珍②。

——张之洞《续辈诗》

【注释】

①通津:四通八达之津渡,比喻显要的职位。本句世传本为“通经”。

②如珍:像珍宝一样。本句世传本为“儒珍”,此处采用张之洞嫡亲孙女张厚粲、嫡亲孙子张厚枚两位先生家传本记述。

【译文】

要仁爱宽厚待人,遵守家法家规。要做到忠厚善良,报效国家。要有开放的胸怀,敢于担当,学以致用,以所学济世。要知晓世事规律,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中华传统美德。

【解读】

这首《续辈诗》写于1860年(咸丰十年),张之洞及其兄弟后代均按照此诗起名,今天南皮张姓也多以此诗作为起名的依据这既是子孙辈分的排行,也是张之洞对后代的期望与要求。他希望后代子孙能够以仁厚治家,以忠良报国,以学识济世,以操守修身,成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有益的人

教子警言

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

——张之洞临终遗言

【译文】

兄弟之间不可因为争夺财产而闹不和睦,要立志报国,勤奋学习,树立良好的品格;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看清对方的品行,辨清君子小人,不能和小人同流合污。

【解读】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弥留之际,将以上话语嘱咐病床前的儿子们,看到儿子们熟记成诵,方才放心离世。这段话由其幕僚张曾畴聆听记录。在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中,该段话为“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必明君子小人义利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含义与张曾畴记录相同。都是要求孩子们不要把钱财田产看得太重,而是要勤学修身,立志报国,分清君子小人,不能自甘堕落。

张之洞家书《致儿子书》

致儿子书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能一日不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尽力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摘自张之洞五月十九日《致儿子书》

【译文】

父母疼爱子女,总是无微不至,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身边。然而一定要让你出门求学,那是因为想让你用功上进,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罢了。

你现在已经入学,就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汝随余久,当必亲炙①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之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摘自张之洞五月十九日《致儿子书》

【注释】

①亲炙:亲受教育熏陶。典出《孟子·尽心下》:“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於亲炙之者乎?”

【译文】

我已经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官居当朝一品,天下闻名,但依然谨慎小心,唯恐自己出错,不敢有任何放纵。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应当亲身受到熏陶了,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期望,你一定要谨慎啊。

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民情不知,世事不晓,晋帝之何不食肉糜,其病即在此也。况汝军人也,军人应较常人吃苦尤甚。

而今而后,速收尔邪心,努力学习,非遇星期,不必出校。即星期出校,亦不得擅宿在外。庶几开支可省,学业不荒。光阴可贵,求学不易。儿究非十五六之青年,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摘自张之洞八月初九日《复儿子书》

【译文】

你应当多少了解一下农家的艰辛,尽到自己求学的本分。你做不到这一点,哪怕是学成回国,也一定一件事也干不成。不了解民情,不了解世事,晋惠帝才会说出“为什么不吃肉粥”的荒诞之语,他的毛病就出在这些问题上。再说,你是一名军人,军人应该比平常人更能吃苦。

从今以后,你要赶快收敛爱玩的心性,努力求学。不是周末就不必离校外出。即便是周末外出,也不许擅自在外留宿。倘如此,开销可大大节省,学业不致荒废。光阴极为珍贵,求学机会难得。你毕竟不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人了,这里面的甘苦,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不要辜负老父我的教诲呀!

致双亲书

大人恒言,文章为物,非以娱人,实以载道。又言国家设科举士,首重敦厚之士,有为之才,而非取靡靡者供奔走之役也

儿奉大人教诲,当尽力取法乎上,绝不敢枉道诡遇,以负大人。

——摘自张之洞三月二十二日《致双亲书》

【译文】

父亲大人过去常说,文以载道,文章这种东西,不是写来供人取乐的。父亲大人还说过,国家设置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首先看重的是那些品格敦厚的人士,有所作为的人才,而并不是选取那些萎靡不振的人用来劳役驱使的。

孩儿谨遵父亲大人教诲,自当竭尽全力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绝对不敢歪曲道义,通过欺诈手段来得到机遇,以至于辜负您的期望。

大人前次训谕,谓操守宜廉洁,办事宜谨慎,待人宜宽和,此真大人金玉良言,儿虽不肖,敢不永矢勿谖①。

儿幸赖祖宗盛德,大人督教,得有今日,然衡文批卷之际,常凛凛自惧,恐有不足,上负朝廷,下负大人

故除生员②考卷托俊虞伯代阅外,童生③试卷,无论何如必亲自检阅,遇有怀疑之处,亦绝不敢私心自用,必博访周咨,得其详而后已。

儿虽才学不多,阅历不广,然必尽其力之所及,不敢一毫轻轻放过。

——摘自张之洞十二月初四日《致双亲书》

【注释】

①永矢勿谖:发誓永远不忘记。典出《诗经?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②生员: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习称秀才,亦称诸生。

③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译文】

父亲大人前一次来信训诫孩儿,说操守应当廉洁,办事应当谨慎,待人应当宽和,这真是大人的金玉良言。孩儿虽然不肖,却又怎么敢不永远牢记着您的教诲呢。

孩儿侥幸依赖祖宗的盛德,大人的监督教导,能够有今天。然而衡量文章、批阅试卷时,自己常常感到凛然生惧,恐怕自己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对上辜负朝廷,对下辜负大人。

所以,孩儿除了生员的考卷托付俊虞伯代为批阅外,童生的试卷,无论什么样必定要亲自检视批阅。遇到有怀疑的地方,也绝对不敢单凭自己的心意办事,必定要广泛地寻求资料,四处与人商议,得到它的详尽情况之后才做判断。

孩儿虽然才学不多,阅历不广,然而必定竭尽自己所能,不敢轻易放过一丝一毫。

专家观点

邢东:言传身教 家风传世

张之洞祖上数代为官,虽然职位并不是都很显赫,但他们都留下了“清介廉能”的好名声。张之洞的父亲张锳在教育子女时,重在传承清正家风。张之洞五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张锳聘请当地有名的学者为他传授儒家经典。张之洞8岁就熟读了四书五经,十岁开始学习诗文。除了名师教导,张锳还亲身教育孩子,他曾经对张之洞说过:“贫,吾家风。汝等当力学!”可以说,父亲张锳是张之洞最好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做了榜样。

父亲的教导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关于张之洞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史料中留存的资料并不多,不过,我们可以从1903年颁布的、由张之洞参与修订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找到一些线索。《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许多观点,如“蒙养家教合一”、“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等,这些都是张之洞接受家庭教育和自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

张之洞不仅重视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对成年后的子孙,也丝毫没有忽视对他们的教导。1898年,张之洞的长子张仁权得中贡士,赐同进士出身,韱分户部任职。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张之洞却要求他到海外游学,“今洋务最为当务之急,故拟令其至海外一游,或可开扩胸襟,增益不能。”更让世人惊诧的是,身为湖广总督、每年官派留学人数百人的张之洞,却让儿子舍近求远,到广东巡抚鹿传麟处出国,并且在给鹿传麟的信上写明“该员自备资斧,不领薪水”。张之洞坚持让儿子自费出国,除了这样做可以“于公事毫无干涉,于他人毫无妨碍”之外,更在于他要让儿子懂得——为官,就得廉洁无私。

张之洞对自己的后辈充满了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心存大志,事事竟成,都能成长为国家栋梁,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点,在对待自己最喜爱的长孙张厚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光绪末年,张之洞最为喜爱的长孙张厚琨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归国,意外坠马身亡,张之洞悲痛欲绝,写下挽联:“宗悫坠马竟戕生,负我期望乘长风破海浪之志;汪琦虽殇亦何憾,恨汝不能执干戈卫社稷而亡”,抒发了对自己的孙儿不能像南北朝时名将宗悫一展“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抱负,不能像春秋时鲁国少年英雄汪琦一样为国捐躯的深深遗憾。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之洞家训》作者 邢东)

叶书龙:清廉为官 训子节俭

张之洞一辈子清廉,事例很多。早年在北京当官,过生日没钱,妻子把衣服当了;他到四川当学政三年,离开时没有盘缠,把书拿到当铺抵押;在湖北,腊月三十没钱过年,他把自己的皮袍拿到当铺抵押;他从武汉到北京去,入阁拜相,要自己买房子住,没钱,向汉冶萍公司借了银子,打了借条张之洞的幕僚、晚清名士辜鸿铭曾说张之洞“殁后,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清史稿》本传记载:“张之洞任疆吏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

实际上,在晚清地方官员中,张之洞经手的钱是非常多的,仅次于李鸿章,动辄以百万两计。办一个汉阳铁厂就是560多万,其他还有铁路、枪炮厂等等,这要经手多少钱呀!但即使是攻击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讲他中饱私囊的。

张之洞的清廉有口皆碑,连外国人也为之感动。在汉口传教的英国人杨格非曾写道:“张之洞在中国官吏中是一个少有的人才。他不爱财,在这个帝国中他本可以是个大富翁,但事实上他却是个穷人。财富进了他的衙门,都用在公共事业和公共福利上。像张之洞这样的人,离开他实在是憾事,我将最诚挚地祝福他。”

这种清廉节俭的家风,张之洞也尽力传承给自己的后代。他在给孩子的书信中强调“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他还告诫儿子在国外留学也要节俭开支,不能铺张浪费,“非遇星期,不必出校。即星期出校,亦不得擅宿在外。庶几开支可省,学业不荒。”

张之洞就是这样,虽身居高位却保持廉俭,并言传身教,对子孙后代谆谆教诲,他的人格品行和教子家规时至今日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南皮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叶书龙)

杜中洲:廉吏子孙贫 家风旧如是

张之洞是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颇富盛名的诗人、作家。他以清流健将、封疆大吏、两朝重臣对晚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洋务殿军著称,无论是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炼铁矿,都为中国社会留下了宝贵经验和财富。他还善于开眼看世界,是一位有进取意识、开放精神的人。

南皮人怀念张之洞,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中国近代重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因为他一生清廉,做官不用门丁,不收门包,窘时“夫人典衣为置酒”,谢世后的葬礼靠朝廷赏银、门人同僚奠仪才得以顺利举行。张之洞儿媳刘文嘉在诗中感叹:“廉吏子孙贫,家风旧如是”。

(《南皮县志》总编纂 杜中洲)

肖国普:让张之洞家风家训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现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清末重臣张之洞所建的“慈恩学堂”。1904年2月,张之洞进京奏定学堂章程后回乡祭祖,在家乡兴建了这所学堂,而今已走过百余年。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张之洞,认识张之洞,我校于2003年10月在校内树立了张之洞的雕像,以纪念和赞颂他的重教之功和兴学之举。2007年,又修建了劝学广场,以纪念他的著名作品《劝学篇》。2010年8月,我们通过搜集、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从慈恩学堂到南皮一中》,全书12万字,记录了张之洞的一生。内容涵盖了张之洞从小接受淳厚家风洗礼,勤读诗书、修身律己的成长历程和勤政爱民、兴办实业的为政业绩,以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这本教材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成为弘扬张之洞开放进取、敢于创新、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使得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和家风魅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共产党新闻网  南皮一中校长 肖国普)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