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把大学生留在农村不仅是钱的问题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把大学生留在农村不仅是钱的问题

1611 0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谈到,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对于一些乡村地区来说,不少需要农业专业技能的岗位却等不到优秀的大学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农业院校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4月1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当前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村官”等,都是从中央到地方推进农村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双赢”的有效举措,农村也因为这些好政策,招揽了不少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愿意扎根基层、愿意留在农村的却屈指可数。不少大学生只是把服务农村当成跳板,一边积攒实践经历,一边努力考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不上就到城里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到最后,走的走,散的散,农村还是原来的农村。

从待遇来看,也在不断递增,虽然同体制内的“正式工”仍然有差别,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说,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主要还是个人发展平台、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问题。所以,有人说,提高待遇就能把大学生留在农村,这样的观点过于片面。

诚然,薪资待遇对大学生能否留在农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毕竟报酬也是实现价值的一部分,不过,很多年轻人更想有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大学生留在农村,能否解决编制问题是首要条件,就是说,应继续拓宽大学生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渠道,从岗位上留住人才。其次,要弄清楚大学生“想要什么”和地方“能给什么”,一开始就夸下海口,到最后必然落于一空;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给的就是大学生“想要的”,也是无济于事。最后,应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机制束缚,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把岗位职责融入到年轻人的人生追求,建立更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大学生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

不可否认,很多的大学生离开农村就不愿意再回去,一方面是农村发展环境相对城市较差,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不大,所以,造成了农村既缺专业性的农业人才,也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与薪资待遇相比,追求个性表达的当代大学生更渴望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在招引优秀年轻人才上,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关键是留得住、用得上。提高待遇只能管一时,奔着待遇来的大学生也干不久。要让大学生心甘情愿地留在农村,归根结底,要给大学生在农村提供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的平台。(作者:李丁乔)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