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节后上班警示“礼物”不可不送
据2月3日四川在线消息称,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便针对新提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在州法纪教育中心开展了廉政谈话,全州2016年新提拔的24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此次警示教育,这次教育被媒体称作“新年礼物”。
警示教育是廉洁自律的“强心脏”,是廉洁从政的“催化剂”,更是严以律己的“护身符”。纵观很多落马贪官,问题出在思想上的不在少数,由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明目张胆,其内心的变化是极其可怕的。从最初的从严律己,到后面的放纵自己,思想松一尺,纪律就松一丈,最终抱憾终身。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之前,反腐败斗争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火热上映。辽宁拉票贿选案、衡阳拉票贿选案等案件令人咂舌,对这些不正之风的纠正,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这部专题片在很多人看来,它不仅是展示党中央零容忍、无死角、全覆盖的反腐成效,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警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腐败分子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自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从松散软走向严紧实,腐败和不正之风得到有力遏制。虽然压倒性的反腐态势已经形成,但是作风建设是永恒话题,永远在路上。
党风廉政建设首当其冲的当时思想教育。俗话说:“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这里“什么样的人”则反映在“什么样的思想”上面,如果思想缺“钙”,行为就会失范;如果自律意识不强,就容易在党性上滑坡。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上出了问题。要让党员干部清清白白为官、端端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思想教育不能少,廉政警示教育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警示教育的威慑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以身边人身边事来警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执纪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抓住节假日这个关键性的节点。从犯案率来看,节假日尤其是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四风”问题尤其突出。而中纪委也是每逢节假日后就会通报各地方的典型案例,意图也是在警示震慑。节前要开展专题检查,节后要开展问题通报,把严厉执纪贯彻全过程、各方面,让纪律之弦始终紧绷不松懈。
此次四川凉山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收到的“新年礼物”别有一番新意,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令人敬畏的“精神礼物”——警示教育。其实,这样的“礼物”在节后上班很普遍,这也是源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而言,这样“礼物”堪比金玉良言。最严的要求饱含着对干部最厚的关爱,最铁的纪律蕴藏着对干部最柔的情怀,严管即是厚爱,严教即是关怀。对每个从事公职的干部来说,这样的“礼物”不可不送。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