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差异]这个社会没病,我们也没病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杂文 » 浏览内容

[感受差异]这个社会没病,我们也没病

2075 0 发表评论

近年来,全国各地引发的道德滑坡现象让我们重新对道德引起了讨论,应该说道德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整个民族发展的重点,也是自古以来不论是圣贤还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在说明有正义和仁义的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违背道义和仁义的人,必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地。而在官场上,北宋时期著名的包拯,以清正廉洁流传后世,世代传颂,可以说是给我们当前的政坛树立了正面形象。

然而这些被古人称颂的道德,放佛在我们今天,在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社会,荡然无存了。以倒地老人扶不扶为例,我们普遍认为扶老人是理所应当,且义不容辞之举。但是又有人说,关于扶不扶,的确不好说,因为社会也出现过故意碰瓷的现象,担心倒地老人是故意讹诈。本是无关己要之事,却因扶了一把,就要因为道不清楚说不明白而白白赔上医药费、精神费等费用,你说,这是何苦?

我在2012年参加公务员面试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老人从你身边走过突然跌倒了,你怎么办?”这个如此简单的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会犹豫起来。恰如我们今天社会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样,扶,还是不扶?如果在面试上,从深入解读、全面分析、有的放矢的角度来回答这道问题,那就够繁缛的了;但是该问题的考察点不在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如何高超,考的仅仅是一个人的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这方面,我们不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文化,也不需要思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的担忧,只需要表现出一个人最初的本性——良知即可。

在中国,人之初性本善,却因为生长环境犹如一个大染缸,在成长的历程中也被染了了色,变了样,有的变得急于功利,有的变得孤芳自赏。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都是一个赎罪的过程,因此凡事都需要向神请示,做错了事情要向神请求宽恕。中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对于良知的追求,对社会责任价值的追求,这是亘古不变的。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人的素质也曾大笔批判过,说中国人在国外大抵都是不懂礼貌,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就像山寨大国一样的帽子被扣在中国人头上。从我们身边周遭的一切,不少中国人也开始质疑,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是啊,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如果不是中国呈现出大步迈进的发展势头,我也认为我们的精神层面的的确确出现了不小的漏洞,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没病,我们也没病。

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原理的论述,我们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吃的问题,只有吃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精神层面的追求。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论述,经济基础不但是政治、社会、政治等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精神追求的基础。

我们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又面临了诸多坎坷和艰难险阻,最终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走出积贫积弱局面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也就是说新中国的发展崛起时期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这对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崛起之国。

之前,中国的现状决定了以沿海带内陆、以先富带后富、以城市带农村的改革发展思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先崛起来的地方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精神追求与后崛起和后富起来的人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也不是说,穷就没素质,穷就没道德,如果这样说就完全曲解了我的本意。“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也是从古至今普遍适用的真理,只是他们在各自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存在差异,就如富有则富有兼济天下之责,穷则善其身一样的道理。

所以,不论穷与富、不论知识分子还是白丁、无论高官还是清道夫,他们都有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要,如果真要说我们这个社会有病,那也是一阵感冒,如果说我们有病,那么也是极少一部分人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的。

我们这个社会是在始终进步的社会,无论是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进,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也越来越受瞩目。近日,欧洲一些国家也着手准备加入亚投行,欧洲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迫使欧洲国家四处寻找复苏之路,连我们疯狂购买马桶盖的日本也在考虑加入亚投行,有人问,中国人在崇拜什么。我认为这不是崇拜什么的问题,只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盲目的消费心理之间矛盾,当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当我们真正有一天把山寨大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时候,这种病态的消费观念就会彻底消失。

正如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一样,中国人的精神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日臻完善,当前问题仅仅是表象,并非道德的整体滑坡,只是源于媒体的放大和社会共鸣产生交叉效应,人与经济同步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但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群体认知偏差是我们当前社会问题的本质。我相信这是一个过程,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社会的公众,只会越来越好。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