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留痕”不应成为工作负担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留痕”不应成为工作负担

2267 0 发表评论
      近年来,随着反“四风”深入开展,“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个别地方通过“文山”中对工作任务层层加码、“会海”里喊高调式“留痕”的方式,来凸显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重视,不仅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也让“文山会海”死灰复燃。(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报道中提到一个案例:工作要留痕,最近打印装订文件,生生把自己整成了一个车间女工。表面上看,从干部变成女工,倒是有些令人同情;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干部为何会变成女工?答案不言自明:平时“功课”没有做足。因为平时不重视“留痕”管理,到临终迎接检查或者验收的时候,必然会忙得就跟工厂女工一样,收集材料、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在平时,来一份文件存一分档,做一项工作归一个类,开一次会做一次记录,那么到年末或者临近检查的时候,就只需要查漏补缺,不必再大量地做重复性的工作。由此来看,“留痕”不应成为工作负担,而应该成为减轻负担的工作方式。
      有个常识问题必须要弄清楚,“留痕”即是对已经开展过的工作留存相关资料和痕迹,比如,发文件就要留存文件的底本;比如,开会就要留存会议方案、会议记录、会议照片;再比如,搞活动就要留存活动的方案、信息和图片,等等。平心而论,以上这些都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步骤,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
      应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高。但是,据笔者对基层工作的了解,乡镇和村社区特别是村社区,开展工作很多时候是没有方案、记录、图片、信息等基本“痕迹”的。这些干部所擅长的就是同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对于各种规范化的档案资料或者较高的文字功底,是不得不面对的短板。同时,基层干部的重点是为群众办实事,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文字材料上。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对基层工作的检查和验收方式灵活性、多样性,不能在上级机关要求的基础上层层加码,或者机械化教条式。
      工作“留痕”,我们可以不必去深究应该留什么样的“痕迹”,或者规定什么样的“痕迹”才是符合要求的“痕迹”。现在任何工作都讲究创新,任何大政方针落到基层都需要讲更“接地气”的执行方式,不是发发文件、开开会议、下下指标这么简单,所以,工作的“痕迹”也应该多样化。不可否认,有些“痕迹”是必须通过白纸黑字来展现的,但是有些工作是可以通过现场勘查、实地调研、咨询群众可以得到检验和印证的,大可不必让基层去做这个文书、制那个文件,这也与“给基层肩负”的原则背道而驰。
      总的来说,“留痕”是错误的政绩观所导致的基层方法错位,想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就不得不让基层做大量的文字性材料,如此一来,基层干部就不得不把为民办实事的时间来拟制、整理、编印文件材料。我认为,基层如果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时间用于文件材料,那么基层工作的方向就出了大问题。(作者:李丁乔)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