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以压实责任提高扶贫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2月22日新华社)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心,在脱贫攻坚的坎坷道路上继续前进,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扶贫攻坚,集中组织、干部、人才、制度等党的各种优势火力资源,迎难而上、攻坚拔寨。2013年至2016年4月,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举得的成绩是辉煌的,但是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言必行,行必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让全国所有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卯足劲头踏过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万五千的长征都不怕,还怕有啃不下来的贫困“硬骨头”?打赢扶贫攻坚战,党员干部责无旁贷!
站在这段新长征路的起点上,历经人类建设伟大工程,党员干部应该感到荣幸。作为见证者,也作为建设者,没有担当意识,没有拼搏精神,恐怕再美好的蓝图都只是水月镜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也是所有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所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拜托贫困。从严治党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责任”二字,目的就要唤起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而考核问责机制,则是一种勇于担责的责任倒逼。
既然越往后、越是困难,那么再加码、再加压就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现实,有的干部难免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在扶贫成果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扶贫变成“假扶贫”,脱贫变成“假脱贫”,必然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压实责任不是一句空口套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握正确方向、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力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法,对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政策落实、科学管理使用资金等方面作了明确强调。
扶贫攻坚关乎党心民心,关乎全局事业,关乎百姓利益,来不得半点虚的,参不得半点水分。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唯有压实责任,才能切实提高扶贫成效。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