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谁来摘去“面具干部”的面具?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谁来摘去“面具干部”的面具?

2138 0 发表评论

据12月6日《新京报》报道,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在“朋友圈”发出一篇题为“再见,我的巴东”的告别信,宣布离任,在网络上“热度”不减的“网红县委书记”再次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有人说,很早以前就从陈行甲的“朋友圈”中发现有辞职的迹象,但又想到,作为中央表彰的102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之一的陈行甲,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5年县委书记经历,在很多人看来都有往上迁升的空间。从历次受中央表彰的优秀县委书记政迹来看,被提拔重用也占绝大部分,因此,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一职,也可以说是掐断了仕途上更大的念头。

说起陈行甲辞职的原因,也值得令人深思。省上领导前后3次找过陈行甲,表示强力挽留,陈行甲拿出“焦虑症”病历,辞请才获得批准。在外界看来,“犯有严重的焦虑症”不过是陈行甲为了顺利请辞县委书记职务,给组织交出的一份“面子答卷”,里子内,真正的原因就如他自己所言:“我厌倦了戴面具做人、做官。”说起戴面具做官,可能会引来诸多谩骂,因为党性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如果表里不如、言行不一致,就是缺乏党性意识的党员干部。

现实中,很多人,甚至很多官员都是戴着面具。有的官员善于戴面具为官从政,因为在长期的阿谀奉承、你唱我和的不良从政环境中,不自觉地养成了习惯,并且把善于说假话、拍马屁当成一种本事,而把那些敢作敢当、知行合一的人视为“不成熟”“不稳重”“不老练”。还有的官员,“性本善”,本身也不善于做“两面人”,但是为了搞好同事关系,尤其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干部喜好,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拍一些子虚乌有马屁,虽然同事、领导关系搞好了,个人的良好形象也树起来了,但是自己心里却觉得十分难受,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自己,长此以往,就会变成第一种官员。在笔者看来,“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就属于第二种官员。

屡屡上头条,风头盖过汪峰等明星;为了给巴东旅游代言,自己演唱录制MV,3000米高空跳伞,这些举动引起过社会广泛争议,也有领导批评他“没有党性原则”“没有规矩意识”。他乐于与网友交流,不管是谁都能加他微信,还在论坛注册账号与网友互动交流,不过这些也被人举报“情感受贿”。演讲时拿黑格尔的名言开头,同样被领导批评。这些经历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警示他:不能如实地做一个自己。

诚然,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一言一行都都不能凭着性子来,但是笔者认为,只要不违法违纪,没有给党员干部形象抹黑,“率性”一点又何妨?在陈行的“朋友圈”,除了喜欢各种晒,同时也在利用微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代言地方旅游,总比一些只会比手画脚、指指点点的好;黑格尔虽然是唯心主义者,但也有值得学习的精华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红县委书记”所承担的社会道德、公众形象、干部作风等压力要远胜其他干部,因为公众一旦聚焦,就意味着被赤裸裸地监督,哪个“网红”没有点不受人待见的批评?相比之下,陈行甲敢于把自己的真性情全面呈现在公众面前,也是一种真担当。

反过来,陈行甲所说的“厌倦了带着面具做人、做官”倒是值得反思。是谁非要给一个率性本真的干部带上做人做官的假面具?难道真情表达、赤诚相对也有错?这些不得当的管制,势必导致更多干部被迫带上面具做人做官,带着面具做官的人多了,官场上真诚为官的人就少了,而一些“双面官”就会被隐藏得更深。在大力提倡干部敢作敢为、敢于创新的今天,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干部不应该被束缚,应该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索、尝试、实践、创新。但是,问题在于,谁来摘去“面具书记”的面具?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