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破解“JQK”现象还需建立政府信用等级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破解“JQK”现象还需建立政府信用等级

1791 0 发表评论
标签:

国务院日前组成9个督查组,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5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第三督查组实地走访了黑龙江省22家企业,并与来自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90家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座谈,掌握了大量基层情况。(5月29日新华社哈尔滨)

督查发现,尽管黑龙江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量仍然偏小、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民营企业负担重、人才缺乏、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政府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一些企业家反映,招商引资时被奉为座上宾,项目投产后,地方政府就出现了不兑现承诺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企业家形象地称之为“JQK”现象。

那么,什么是“JQK”呢?企业家解释,就是先把你勾引过来,然后圈块地给你们,最后再尅你们。笔者理解“JQK”,就是政府先利用种种优惠政策把企业吸引过来,然后划地建厂,而到了最后,不但事先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还利用各种由头和名目揩企业的油、分企业的“蛋糕”。

笔者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某些高校为了揽生源,利用的就是“JQK”政策,先是宣传学校软硬件条件多好,吸引学生报考,等学生真正入校注册学籍了,才发现原来宣传的“神马都是浮云”。在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JQK”现象也比较普遍。一方面,一些地区依然不改“唯GDP”的政绩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一些官员总是拿招商引资的总量来作为个人政绩唯一衡量依据。也就是说,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只看招商引资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企业的后续服务工作,从本质上来讲,“JQK”现象,其实就是扭曲的政绩观。

从“唯GDP”的政绩考核观来看,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同时,一些官员的为了让执政成绩“看上去很漂亮”,向企业放出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到地方投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企业承诺过的优惠政策,在企业投产后却依然看不到影子,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与此同时,洽谈项目时“企业家是大爷”,项目建成投产后,就变成了“政府官员是大爷”,也有损政府威信。政府官员根本没有考过,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生意”做不长,也做不大。

地方官员只想着“能引进多少项目”,根本不考虑“能为企业提供多少服务”,一些官员甚至为了急速提升政绩,制定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优惠政策,等企业投产了,想到企业撤走的成本比较大,于是就对承诺事项不管不顾、置若罔闻。再加上新官和旧官在政策支持上的差异,更不可能让新官给旧官“擦屁股”。

其实,长期以来,只有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金融行业的融资贷款额度。而对于地方政府,则没有任何信用评价体系,社会根本无法对地方政府的信用具备客观的认识。其次,不同官员在执政理念上也存在差异,现任官员制定的政策,下一任官员未必买账,“新官不理旧账”。

难道,企业对“JQK”现象就束手不错了吗?笔者认为,要破解政府“JQK”,当从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入手,企业有信用评价体系,为何不能给政府建立一套打破新官旧官的信用评价体系呢?政府信用评价体系能够纠正扭曲的政绩观,破除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的心态,同时,还能倒逼政府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用在服务工作上,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政府信用等级,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时更加直观、理性,不是政府官员想忽悠就能忽悠过去的。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