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精准扶贫首先要力戒“面子扶贫”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精准扶贫首先要力戒“面子扶贫”

1733 0 发表评论

在河南省近期召开的一次扶贫会议上,记者拿到一组数据:抽样调查显示,河南省每个月在村里住20天以上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只占26.85%。现实中,有的地方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作风不扎实,村都不住,何谈精准扶贫。(4月27日新华网)

诚如报道所言,连村都不住,又如何能够了解村上的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又如何能够为村上的贫困户制定精准有力的脱贫举措。没有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就无法掌握村情民情,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无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笔者相信,在现实工作中,像河南省这样的情况并非少数。但,奇怪的是,就算驻村工作队不住村,甚至很少去村上,即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往往应付检查或者向上级写报告的时候,都能拿得出一堆堆“看起来很美”的数据。究其原因,要么是上级检查也跟驻村干部一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么干脆变实地检查为坐在办公室看报告。上级如斯,还能奢望下面的干部脚踏实地、专心专注地干工作?长此以往,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就会陷入形式化、过场化的恶性循环,而扶贫开发成绩就会沦为“面子扶贫”。

出现“面子扶贫”现象,一定程度上跟领导干部的不实作风存在很大关系。实际上,有的领导干部习惯旧思维、旧方法,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没有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年年“涛声依旧”,但是在应付检查、撰写报告方面却是一个“能工巧匠”,几经打磨,一篇洋洋洒洒、溢满“成绩”的总结报告就横空出世,忽悠上级、忽悠百姓。还有的领导干部,检查时也习惯套用老办法,提前告知基层单位检查点位,先看现场,再开座谈会、听报告,其结果自然是“成绩突出”。以上种种,都不是真刀真枪的扶贫,而是“面子扶贫”“形式扶贫”。

扶贫开发工作要体现出“精度”和“准度”,换言之,就是要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帮助真正贫困的群众走上富裕道路。“面子扶贫”不但在扶贫措施上缺乏“力道”,而且在扶贫成绩上容易“夸张”。一方面,是源于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不愿创新、不求实际的“散漫病”在作怪,另一方面,是源于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虚荣病”在作怪。因此,精准扶贫首先就要力戒“面子扶贫”。

要力戒“面子扶贫”,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凡事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凡事只要认真起来,不管再大的艰难险阻都能如履平地。驻村干部就要踏踏实实住村,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与村干部和老百姓一起攻坚克难。其次要加强监督检查,要以“不打招呼”“不定点位”的形式开展常态化检查,既要查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也要查整体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最后要建立和完善考核问责机制,把扶贫开发主战场作为考核、提拔、识别干部的主阵地,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对热衷于“面子扶贫”的干部要严肃问责,切实调动每一名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贫开发工作关乎党和政府的威信,关乎民心向党,关乎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假。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切实履行好使命和责任,教好干部、管好干部、用好干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