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已网商先涨后降,然后呢?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已网商先涨后降,然后呢?

2166 0 发表评论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这是其发布的首个“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报告指出,大部分促销商品都趋向接近2015年最低价,但在750多万件促销商品中,仍有过半比例的产品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部分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12月30日《北京青年报》)

面对首个“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或许很多不尽人意的情况都在预料之中,通过今年又一个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网销大战,今年的实际情况除了总成交额有所提升,其它方面并不比去年改观多少,包括虚标价格、先涨后降、物流不畅、维权难度大,等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暴露无遗。

然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双十一”之前,国家发改委同15家电商平台之间还签订了《提醒书》,用于规范网络销售经营。从昨日发改委发布的《报告》显示,似乎《提醒书》只是“然并XX”,其作用几乎没有发挥出来。“双十一”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其间又经历了一个“双十二”,尽管迎来很多网民的抱怨,但是依然难改“剁手”之现状。抱怨归抱怨,不过我们依然期许,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切实改善网购环境,不断提升网商的诚信指数。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双十一”网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欺诈,通过虚标价格等手段设置价格陷阱,假以”低价“之名销售产品,表面上看是”降价促销“,实际上是”提价销售”。二是失信案件集中,主要体现在电子产品、服装鞋袜和家电产品等领域,失信案例占比分别达35.28%、23.97%和12.31。三是差评有所提升,商家服务质量与网民预期落差大,物流不及时,大部分网民五天之内难以收到货物。

其实这些问题年年都会发生,而且也会随着逐年成交量的攀升越演越烈,只不过今年发改委通过程监测,掌握了很多详实的数据和实例。比如,“双十一”当天的促销价格中,有53.6%的商品实际上是上涨的,实质性下调的只有34.6%,畅销商品先涨后降的情况占到了惊人的75.52%,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的畅销品是先涨后降。看了这些数据,不知道多少网友会汗颜:说好了是降价的呢。

此前有评论指出,网购最输不起的就是诚信。然而在一次次的网购中,诚信却偏偏成了众矢之的,成了网购活动中最短的短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网商违背诚信理念从事经营活动是最主要的,电商平台监管不力也为网商屡屡失信创造了机会,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实质性的处罚,恐怕也是失信网购的成因之一。

先涨后降的欺诈式网购,同“天价虾”比起来相差无几,但是为何“天价虾”老板就受到了处罚,而失信网商却能逍遥自在呢?我们相信发改委的《报告》是在告诫消费者警惕价格陷阱,但我们更期望该《报告》将作为处罚失信网商和电商平台的依据。如果说电商平台因利益驱使而放松对网商的监管,那么工商、发改等相关部门就没有理由放任网商任性欺客、宰客。

网民年年“双十一”受欺诈,“双十一”老问题年年复发,究其根本原因,国家管理部门没有与电商平台和网商逗硬较真,诸如“约谈”、《提醒书》之类的倡议机制并没有形成强制性的措施,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网络购物环境。我认为,《报告》已经将问题摆在眼前,然后就是兑现处罚的问题,必须对电商平台的监管不力和网商的欺客行为惩之以戒,大可以将失信网商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并向社会公布。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