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酱油湖”应该如何问责?
9.2万亩水域被污染,鱼类等水产死亡2364万斤,涉及渔民907户,其中专业养殖户220户,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近日,大量下泄的上游污水团让安徽省五河县的“两湖”流域遭受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污染事故。(7月10日《京华时报》)
国务院近期出台了生态环境治理追责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造成严重破坏的将被终身追责。回过头来看安徽“酱油湖”事件,事发后,与此次污染相关的泗县和五河县在承担责任上各执一词,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前,官员怕被问责而推脱责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笔者认为,“酱油湖”给当地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给渔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问责是必须的,而且要问责到人。但是当务之急,并非是理清责任关系,而是立即行动对污染水域进行全面治理,尽量把损失减到最小。
站在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面前,既考验着当地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如果要问责,笔者认为,问责不能只看“片头”,还应该看过程,在“片尾”问责。试想,如果大家对污染事件一味地推责、躲责,而不用力去解决,那么问责就应该加重力度。如果大家都先把问责这个事情放一放,泗县和五河县两地联起手来,齐心协力解决当前问题,这才是当务之急。
记者到当地采访时发现,污染水源依然没有断流,还在向沱湖、天井流淌,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对该事件的态度,认为只要不是自己的责任,就可以尽管排,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此次污染事件,恐怕有再多的嘴也难以证明不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与其讨论是谁的责任,还不如联起手来治理污染。
该湖区受污染也不是第一次了,两市也建立了《关于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纠纷协调防控与处理协议》,但是这次污染史无前例,两地也没有及时做好防控措施。这次污染事件对该《协议》也是一次很好的检验,证明该《协议》真正遇到突发事件,还是缺乏完备的应对措施。笔者认为,不管再严密的防控措施,如果没有强烈的担当责任,即便是遇到再不起眼的污染事件,当地政府也理不到头绪,在治理上更是无从下手。
笔者建议,不管是泗县的责任还是五河县的责任,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该关停的闸关停,其次对水质进行检测,查清楚污染质,尽快找到污染源,最后是想尽一切办法,还沱湖、天井湖一个“清白”。如果这些工作都不做,那么两地都逃不脱问责。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