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扶贫到底是形式重要还是实效重要?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扶贫到底是形式重要还是实效重要?

2341 0

正值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各地精准扶贫热情高涨。但一些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反映,不少地方在扶贫过程中过度留痕,信奉“搞工作不如搞材料,留足迹不如留痕迹”,材料痕迹历历在目,扶贫工作松松垮垮。(2月1日半月谈网) 

  脱贫攻坚既是当前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场不得不战胜的“硬仗”,举目全国上下,特别是在贫困区、贫困县、贫困村,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党员、群众,都在为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奋力拼搏,为的就是给党和国家交上一份完美答卷,为贫困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但从半月谈网记者的深度调查报道来看,目前,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令人堪忧,在党和国家不断强调以实绩实效为导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依然存在“形式主义扶贫”。比如,一味强调“痕迹管理”,扶贫干部每次入户走访做工作都必须与群众合影留痕;比如,将学校老师列为帮扶人员,开展扶贫工作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北”;再比如,表格成山、总结成海,周报、日报、月报、季报耗费时间,有干部一天最多上报8套表格,平均每天上报2到3份总结材料。这样的扶贫,不是真扶贫,更重要的是,如此做法,必然致使扶贫和脱贫偏离党中央提出的“精准”二字。扶贫,到底是形式重要,还是实效重要? 

  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上级来检查异地对口协作扶贫工作,由于在档案资料中没有看到来贫困县挂职干部的住宿、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图片资料,所以被扣上了“没有落实挂职干部待遇保障”的问题。不去办公室看,也不去住宿看,光凭一卷档案资料就下次定论,委实令人唏嘘感慨。而所谓的“整改”,就是四处收集照片,然后让检查组坐在办公室就能一目了然。可想而知,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形式、浮在表面,扶贫不实、脱贫向虚。 

  邓小平有句话叫“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意在表明,最终成果才是根本导向。脱贫攻坚是一场举全国各族人民之力的攻坚战,既要尊重群众脱贫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能动性,所以,不能以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遏制大家的积极性。当然,严厉的党纪法规必须遵守,但是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该上纲上线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该上纲上线的乱上纲、乱上线。表格填错被问责,数据有误被处分,甚至用“干部不认真履职尽责”来取代“群众躺在床上享受扶贫”。 

  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如果能靠填表格、开会议、写总结就能实现,那么,无异于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中国梦。脱贫攻坚“形式大于成果”是很多基层干部敢说不敢言的心结,与其说留痕是对工作的负责,不如说留痕是份自证清白的“证明书”,既要迎合上级的督促检查,又要确保自身不出问题,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重形式、轻实效,除了让扶贫干部练就了一身“档案管理真功夫”,也令正在渴望尽快脱贫的群众感到厌恶和反感。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决定在扶贫领域开展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各种现象和问题,旨在推动扶贫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破解扶贫形式主义问题,关键还是要逗硬“亮剑”,只有严格监督、严厉执纪、严肃问责,才能把扶贫干部从忙而无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让脱贫攻坚从重形式、轻实效,转变为重实效、去形式。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