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地写稿]扫除“文山”之风迫在眉睫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沉默地写稿]扫除“文山”之风迫在眉睫

4282 0 发表评论

近日,新华网报道了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治理“文山”方面取得的成绩,不报则已,一报吓一跳。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压缩文件190.8万个,连起来的长度达566公里,厚度相当于50层摩天大楼。按照下降26.7%的比例来计算压缩前的文件数量,更是惊人,有700万个,相当于每天发文500件。庞大的发文量背后是不是党政机关的高效率运转呢?不见得。

公文本是党政机关常用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公文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文件满天飞。一些领导错误地认为文件越多,干的事情就越多,这样就越是能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提拔。一些领导干部把公文的质量作为自己晋升的一种有效渠道,但是领导是不会亲自执笔写材料的,都是秘书代笔“操刀”,无形之中树立了“以材料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这样的“文山”之风存在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些上级机关为达到迎检时候的材料组档标准,要求下级单位印发相当数量的红头文件,而且将印发的红头文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营造的“文山”歪风可想而知。

治理机关“文山”之风的弊端就是只有靠体制内的监督,一般上报发文率都是“自报家门”,都知道只有朝着越报越低的趋势报告才能体现进步,于是有的机关一边以50%的减少率上报发文量,一边以50%的增加率来发文,目的只有一个,既要体现成绩,又要规避监督。因此,我们对新华网报道的26.7%的下降率不应抱过高的憧憬,因为难免有“挂着羊皮卖狗肉”的现象存在。

要彻底根治“文山”之风,作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机关工作方式方法,以前机关工作凡事以发文为主,一切以红头文件为依据,这样虽让能够让机关工作规范化,但是由红头文件印发的“赤潮”为机关办公“文件化”埋下了隐患,因此,改变机关工作方式方法是治理“文山”的途径之一。

二是要把发文的数量纳入单位考核,横向考核本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红头文件的数量要求,纵向考核各单位自身的发文数量,这样既能防止各单位以专项考核为理由撕开发文的口子,同时也能让各单位认识到肆无忌惮地发文也是需要“成本”的。

三是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机关文件之所以数量庞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领导干部的“领导范儿”,领导干部开会、讲话、做汇报样样都需要材料,而材料都来自秘书的精心“操刀”,有的乡镇、村开会都需要准备主持词、讲话稿等,脱了稿子领导就变“哑巴”,因此提升领导的能力和素质是治理“文山”的重要途径。

四是防止务虚之风,泛泛发文,真正能执行的有几个?又有多少是应付性发文?有的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个不少,有的多可少的文字材料只增不减,甚至还有的文件基本属于“自娱自乐型”,无益于提升办事效率,无益于为百姓群众办实事,无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务虚之风助长了“文山”之风,因此解决务虚的不良风气能够有效改善“文山”现状。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