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别拿“临时工”不当干部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别拿“临时工”不当干部

1809 0 发表评论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备受关注:临时工。所谓“临时工”,就是编制外的员工。有的是通过劳务派遣,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协议;还有的是与单位直接签订劳务协议。应该说,“临时工”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从党政机关到群团组织,从乡镇街道到村社区,都可以听到自称是“临时工”的声音。

在人事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招聘“临时工”进入机关工作,一来可以增加人手,二来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可谓“一石二鸟”。但是在社会中,人们对“临时工”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待遇低、无编制、无前途等层面,更重要的是,有人认为“临时工”是专门为编制内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背黑锅”的。从现实来看,的确如此。不光待遇低,而且干的事情不比编制内干部少,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如何用心,始终不能像体制内干部一样享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一旦出现问题,动不动就拿“临时工”开刀,难道“临时工”就不是干部吗?

从宽泛的角度看,凡是在机关干部工作的都应该叫做干部,不管是工勤人员、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他们个人的形象就代表着干部队伍形象,他们代表着党和国家机关行使公共权力,“临时工”亦是如此,不能拿“临时工”不当干部。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为民服务办事的时候,就是人民干部的形象,出了问题,就变成了“临时工”的形象,角色转变如此之大,不是机关干部管理有问题,就是干部自身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技能不够硬。从干部到“临时工”,与其说是“背锅”,不如说是逃避追责问责。

虽然有的地方在不断清理“临时工”,但是因为工作需要,无法清理到一个不剩;有的地方,设置了招聘“临时工”的专门渠道,用人之前先报计划,再统一招聘;还有的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向社会公开招募。不管是什么方法,总的来看,“临时工”已然成为干部队伍中的一类较大群体,虽然日常监管与干部无异,但是在薪酬待遇、考核奖励、晋升发展等方面,却远不及编制内干部。笔者认为,既然“临时工”已经成为当前干部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为“临时工”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也未尝不可。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人才发展观,通过非统招渠道招才引智,也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机制,云云“临时工”,不乏有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技能突出的综合性或专业化人才,如果能有效利用,不失为充实人才的良策。笔者认为,既然打开了“临时工”录用渠道,就应该同时打开“临时工”的其他发展空间。比如,针对“临时工”设置专门的岗位、职务,让“临时工”劳有所获、劳有所得,增加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建立“临时工”专门的薪酬待遇体系,增强“临时工”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再比如,统一建立“临时工”日常考核管理机制,让有成绩的“临时工”也有评优晋升空间,让不作为的“临时工”也能随时退出去。

关于“临时工”的管理,目前大部分是各单位各自为政,不统一、没标准,能与普通干部一样干事、担责,但是不能与普通干部一样享受待遇、提拔晋升,一方面,成为某些领导干部利益输送的“暗道”,另一方面,挫伤“临时工”干事积极性。笔者认为,解决“临时工”管理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的“临时工”管理考核机制,这样才能让边缘化的“临时工”进入干部角色。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