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会]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文章 » 浏览内容

[2016两会]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700 0 发表评论

新疆网讯 “中国梦”是当前的新热词,是当代的新理论,是当今的新实践。解读“中国梦”必须准确、科学,尤须警惕和防止“泛化”、“丑化”、“神化”“中国梦”的情况;践行“中国梦”必须坚定和坚持,尤须与“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我以为以下五点值得重视。

梦,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发展情怀,“中国梦”是中国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与憧憬

梦,是一个很有浪漫情怀的词,也是与每个人都日夜相伴的现象,还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发展情怀,更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特征。梦,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理想的称谓。有人说梦想属于青年,其实梦想人人都有。比如希望家庭幸福,健康长寿;希望著书立说,传播思想理论;希望天更蓝些、水更清些、树更绿些、空气更好些,甚至也希望工资更高些、房子更大些、子女更孝顺些等等。“中国梦”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和一个中国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与憧憬,她足以振奋人、鼓舞人、打动人、激励人,也足以聚人心、暖人心和稳人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所指出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具备历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载物厚德性的“三厚”特

“中国梦”不是解决